新闻通知
新闻通知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通知公告 -> 正文

转发安徽省教育厅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

发布日期:2020-07-07 作者: 浏览次数:

皖教秘高〔202071

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扎实推进我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引领就业,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205号)要求,经研究,定于20206月至9月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大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锤炼意志品质,开拓国际视野,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类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质量观、教学质量观、质量文化观。

以赛促创,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大赛总体安排

第六届大赛将力争做到“五个更”。一是更国际立足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融入创新创业浪潮,汇聚高水平大学,打造同场竞技、相互促进、人文交流的国际大平台。二是更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平台”,培养学生敢闯的素质、会创的能力;助力脱贫攻坚,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三是更全面做强高教、国际、职教、萌芽各版块,探索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链条,实现区域、学校、学生类型全覆盖。四是更创新。广泛开展大学生和中学生创新活动,助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五是更安徽。以大赛为载体,推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安徽经验、安徽模式,提升我省高等教育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第六届大赛将在各市教育局、各高校校级初赛基础上,举办全省决赛。其中,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详见附件1。其中国际参赛项目直接参加国赛,具体参赛事项另行通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详见附件2)、职教赛道(详见附件3)、萌芽赛道(详见附件4)。同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以线上为主的方式,举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和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等。

四、组织机构

本届大赛由安徽省教育厅与合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和合肥市教育局共同承办。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担任名誉主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合肥市人民政府市长凌云担任主任;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储常连担任执行主任;合肥工业大学校长梁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周丛照、合肥学院院长吴春梅、合肥市教育局局长王杰才、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邵一江、安徽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梁祥君担任副主任;承担大赛组织工作的高校负责人、安徽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人、各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及大赛组织工作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委员。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培训指导和省级决赛活动期间疫情防控等工作。

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杨善林院士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行业企业、投资机构、创业孵化机构、大学科技园、公益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作为成员,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设立纪律与监督委员会,由合肥学院党委书记王其东担任主任,邀请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相关高校监察部门等单位专家作为成员,对大赛组织评审工作、协办单位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对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予以处理。大赛期间设立大赛监督邮箱:cxcyjy@ahedu.gov.cn

大赛设秘书处,由合肥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建中和合肥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处处长李军鹏担任秘书长;合肥工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李兴国和合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刘沛平担任执行秘书长;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胡笑旋、安徽大学教务处处长高清维、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胡其云、合肥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处处长赵文亚担任副秘书长。大赛秘书处负责省赛组织、国赛项目遴选及培训指导等实施工作。

各市教育局、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成立校级初赛组织机构,由各市教育局、各高校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负责组织实施校级初赛、省赛项目遴选以及疫情防控等工作。

各市教育局、各高校应成立校级初赛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校级初赛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经本单位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同意并报属地政府和省教育厅备案。各市教育局、各高校应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切实落实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开展相关人员培训,赛前反复进行大赛疫情防控演练,建立健全“预判、预警、预防、预演”机制,平稳安全有序推进赛事。

五、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2.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须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须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在大赛通知发布前已获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或在2019年及之前任意一个年度的收入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省级决赛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4.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各有关高校和各市教育局大赛组织工作有关部门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格。

六、比赛赛制

1.大赛主要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决赛二级赛制(不含萌芽赛道)。校级初赛由各市教育局、各高校负责组织,省级决赛由大赛组委会负责组织。省级决赛由各市教育局、各高校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省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市教育局、各高校大赛报名团队数、项目质量、校级初赛组织情况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等因素分配并公示省级决赛名额。

2.全省共产生1050个项目入围省级决赛,其中高教主赛道600个(不包括国际参赛名额)、“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200个、职教赛道200个、萌芽赛道50个。

3.省大赛组委会按照国赛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在获省金奖的项目中择优遴选项目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高教主赛道每所高校被推荐到全国总决赛项目总数不超过4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萌芽赛道每所学校被推荐到全国总决赛项目各不超过2个。

七、赛程安排

1.参赛报名(20206-731日)。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报名截止时间由各市教育局、各高校根据校级初赛安排自行决定,但不得晚于731日。

国际参赛项目通过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官网(www.pilcchina.org)进行报名(具体安排另行通知)。赛事咨询请通过“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微信公众号进行咨询,参赛团队可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资料下载板块,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

2.校级初赛(20206-810日)。校级初赛包括各高校组织的校园赛、各市教育局组织的职教赛道(中职中专学校)和萌芽赛道(普通高级中学)比赛。各学校登录cy.ncss.cn/gl/login进行大赛管理和信息查看。校级账号由国赛大赛组委会统一分配,由省赛大赛组委会进行管理。校级初赛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市教育局、各高校自行决定。各市教育局、各高校应在810日前完成校级初赛,遴选参加省级决赛的候选项目(推荐项目应有名次排序,供省级决赛参考,省级决赛分配方案及分配项目数将另行通知)。

职教赛道(中职中专学校)和萌芽赛道(普通高级中学)比赛由各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及项目推荐。具体方案详见附件3和附件4

校级初赛赛事组织实施期间,各市教育局、各高校要将疫情防控放在首位,邀请当地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派员指导。校级初赛原则上采用线上路演的方式开展,尽量减少线下同期活动,安全开展赛事及其各项活动。各市教育局、各高校聘请专家,要按相关规定做好健康状况摸排和核酸检测工作。

3.省级决赛(20208月中下旬)。大赛专家委员会对入围省级决赛项目进行网上评审,择优选择项目进行线上路演,决出金奖、银奖和铜奖,选拔优秀项目进行冠亚军争夺赛(具体方式另行通知),决出各类奖项。

大赛组委会将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为参赛团队提供项目展示、创业指导、投资对接等服务。各项目团队可以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相关信息。各市教育局、各高校可以利用网站提供的资源,为参赛团队做好服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将为参赛团队提供多种资源支持。

八、评审规则

评审规则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查看具体内容。

九、大赛奖项

大赛设金奖、银奖、铜奖和各类单项奖,大赛设优秀组织奖、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和优秀工作者等奖项(详见附件)。

十、宣传发动

各市教育局、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省教育厅做好统筹协调,相关职能处室共同参与,组织做好省级决赛和国赛项目推荐工作。各市教育局、各高校要认真组织动员团队参赛,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做好校级初赛组织工作。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更多学生了解“双创”、投身“双创”。

各学校要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十一、奖励政策

1.负责牵头国赛省级集训的高校,省教育厅按重大教改项目给予立项支持。

2.各学校要积极支持参赛团队,制定激励政策,例如现金奖励,给予相应创新创业学分,并在研究生推免、评优工作中给予政策倾斜等。

3.为了激励进入国家赛团队,根据赞助经费情况,对获得全国总决赛金、银、铜奖的单位、团队和个人给予现金奖励。

4.为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大赛,投身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提升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和水平,对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金、银、铜奖的团队项目和指导教师,各市教育局、学校在职称评聘和晋级等方面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

十二、有关要求

1.各市教育局、各高校要研究制定校级初赛实施方案、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经本单位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同意报属地政府和省教育厅备案。请各市教育局、各高校于2020710日前将校级初赛实施方案、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报送大赛组委会备案(邮箱:sczx@hfuu.edu.cn)。

2.各市教育局、各高校将本地、本校大赛负责人及联系人姓名、单位名称、职务/职称、邮箱、QQ号、手机号码等信息于710日前报送大赛组委会(邮箱:sczx@hfuu.edu.cn)。

十三、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1.省赛工作QQ群:152215304,各市教育局、各高校指定两名工作人员加入该群,参赛的中职中专学校和普通高级中学指定一名工作人员加入该群,以便于赛事工作沟通及交流。

2.大赛组委会联系人: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胡慧慧

电话:0551-62815925

邮箱:cxcyjy@ahedu.gov.cn

合肥工业大学:李兴国

联系电话:0551-62904969

电子邮箱:lixingguo@hfut.edu.cn

合肥学院:刘沛平

联系电话:0551-62158348

电子邮箱:liuppo@hfuu.edu.cn

合肥学院:孙虹

联系电话:0551-62158645

电子邮箱:sunhong@hfuu.edu.cn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尹宗平

联系电话:0551-67313672

电子邮箱:yzp@htc.edu.cn

合肥市教育局:吴琼

联系电话:0551-63505673

电子邮箱:181552092@qq.com

附件:

1.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方案

2.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与赛道方案

3.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方案

4.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方案


                                                                        安徽省教育厅 合肥市人民政府

                                20206 18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方案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设高教主赛道。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参赛项目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先进制造、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

二、参赛方式和要求

1.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2.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

3.所有参赛材料和现场答辩使用中文。

4.参赛项目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须尊重中国文化,符合公序良俗。

三、参赛组别和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一)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205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二)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73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初创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初创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三)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73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731日后注册),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成长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成长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四)师生共创组。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或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业且教师所占权重比例大于学生(如已注册成立公司,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的项目参加师生共创组进行比赛。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项目如已注册成立公司,公司注册年限不得超过5年(201531日后注册),师生均可为公司法人代表。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股权结构中,师生股权合并计算不低于51%,且学生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10%

2.参赛申报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3.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在编教师(202061日前正式入职)。

四、比赛赛制

高教主赛道省内高校参赛项目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决赛二级赛制。省大赛组委会按照国赛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在获省金奖的项目中择优遴选项目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推荐至全国赛项目数每所高校不超过4个。校级初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省级决赛由省大赛组委会负责组织实施。省级决赛由各高校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高校报名团队数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等因素分配省级决赛名额。全省共产生600个项目入围省级决赛高教主赛道,通过网上评审,产生150个项目进入省级总决赛,角逐出金奖及各组前两名,举行冠亚军争夺赛角逐出各组冠亚军。

五、奖项设置

高教主赛道省内高校参赛项目设金奖50个、银奖100个、铜奖450个。另设最佳带动就业奖、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具人气奖各1个。获奖项目将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获奖证书,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支持服务。

设优秀组织奖10个,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和优秀工作者若干名。

六、其他

竞赛活动组织实施期间,各高校要将疫情防控放在首位,邀请当地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派员指导,制定好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经本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同意报属地政府和省教育厅备案。各高校要正确研判当地的疫情形势,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赛前疫情防控演练,原则上采用线上路演的方式开展,尽量减少线下同期活动,安全开展赛事及其各项活动。各高校聘请专家,要按相关规定,做好健康状况摸排和核酸检测工作。

本附件所涉及条款的最终解释权归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所有。


附件2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与赛道方案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继续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有温度、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领航脱贫攻坚 红色筑梦创业人生

二、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大力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鼓励青年“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走进革命老区、偏远山区和城乡社区,聚焦脱贫攻坚,用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三、主要活动与时间安排

(一)制定方案(20206-710日)

各高校聚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做好社区创业、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制定本校2020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大赛组委会负责制定安徽省2020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

各高校跟踪调研往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项目进展情况,为参与活动的本届及往届团队创造项目落地环境。

各高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要明确活动时间、地点、规模、形式、支持条件等内容,并于710日前报送大赛组委会(邮箱:sczx@hfuu.edu.cn)。

(二)启动仪式(20206月)

大赛组委会将于6月在合肥市举行2020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安徽省启动仪式,重温改革开放奋进之路,聚焦未摘帽贫困县脱贫攻坚,展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中敢闯敢为的青年力量。启动仪式将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线上为主的方式进行,并启动直播、安徽线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区等。(详细安排另行通知)。

(三)活动报名(20206—731日)

各高校要积极挖掘本校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活动,组织团队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行报名,报名时间截止至731日。

(四)组织实施(20207—8月中下旬)

各高校组织本校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做好需求对接、培训、宣传等工作。特别是根据贫困县的科技、农业、环保等方面需求,结合各高校大学生项目团队自身的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支持大学生开展线上创业就业。

各高校要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师生共创、校地协同等多种形式,努力实现项目长期对接,推出一批帮扶品牌项目和帮扶示范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公益机构、投资机构等各方支持,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支持、设立公益基金等方式为活动提供保障。

(五)宣传总结(20209月)

各高校要及时做好本次活动经验总结和成果宣传,挖掘“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优秀项目和团队。

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安排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如参加大赛,可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或其他赛道比赛(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单列奖项、单独设置评审指标。

(一)参赛项目要求

1.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2.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3.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5.没有参加本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不得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比赛。

6.各有关学校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格。

(二)参赛组别和对象

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商业组。

1.公益组

1)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者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3)师生共创的公益项目,若符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可以参加该组。

2.商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

2)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司的项目均可参赛。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如已注册成立机构或公司,学生须为法人代表。

3)师生共创的商业项目不能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可参加高教主赛道。

(三)比赛赛制

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决赛二级赛制。省大赛组委会按照国赛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在获省金奖的项目中择优遴选项目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推荐至全国赛项目数每所高校不超过2个。校级初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省级决赛由大赛组委会负责组织实施。省级决赛由各高校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高校报名团队数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等因素分配省级决赛名额。

全省共产生200个项目入围省级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通过网上评审,产生60个项目进入省级总决赛,角逐出金奖及各组前两名,举行冠亚军争夺赛角逐出各组冠亚军。

(四)奖项设置

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15个、银奖45个、铜奖140个。设“乡村振兴奖”、“社区治理奖”、“逐梦小康奖”等单项奖若干,奖励对农村地区教育、科技、农业、医疗、扶贫以及城乡社区治理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项目。

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优秀组织奖10个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优秀工作者若干名。

五、工作要求

1.各高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及竞赛的组织实施期间,各高校要将疫情防控放在首位,邀请当地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派员指导,制定好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经本单位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同意并报属地政府和省教育厅备案。各高校要正确研判当地的疫情形势,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赛前疫情防控演练,原则上采用线上路演的方式开展,尽量减少线下同期活动,安全开展赛事及其各项活动。各高校聘请专家,要按相关规定,做好健康状况摸排和核酸检测工作。

2.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校地要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联动共推的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统筹资源、加强保障。各校地要主动协调当地政府科技、农业、环保等有关部门,制定针对创业帮扶团队的优惠政策,整合对方资源,对活动予以支持。

4.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校地应认真做好本次活动的宣传工作,通过提前谋划、集中启动、媒体传播,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全面展示各高校青年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生动实践和良好精神风貌。

5.敢于尝试、积极创新。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型传播与销售途径,引导、助力红旅项目团队把握机会,积极创新创业。

六、其他

本附件所涉及条款的最终解释权归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所有。


附件3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方案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设立职教赛道,推进职业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组织学生开展就业型创业实践。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参赛项目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先进制造、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领域生产加工、维护、服务;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家政服务、养老服务、食品安全、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健康服务、交通、社区服务等。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

二、参赛方式和要求

1.职业院校(含职业教育本科、高职高专、中职中专)学生(不含在职生)、安徽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学生(不超过30周岁)可以报名参赛。

2.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3.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4.各市教育局、有关学校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格。

三、参赛组别和对象

分为创意组与创业组。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服务模式或针对生产加工工艺进行创新的改良技术,在20205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职业院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或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在读学生。

2.创业组。参赛项目在20205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且公司注册年限不超过5年(201531日后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在读学生或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20156月之后毕业)。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须参加创业组(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有参赛申报人的除外),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团队持股比例的项目,只能参加高教主赛道师生共创组(详见附件1),不能报名参加职教赛道。

四、比赛赛制

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决赛二级赛制。省大赛组委会按照国赛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在获省金奖的项目中择优遴选项目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推荐至全国赛项目数每所学校不超过2个。校级初赛由各市教育局、各高校(含安徽开放大学)负责组织,省级决赛由大赛组委会负责组织实施。中职中专学校参加职教赛道竞赛项目由各市教育局进行选拔推荐。省级决赛由各市教育局、各高校(含安徽开放大学)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市教育局、各高校报名团队数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等因素分配省级决赛名额。

全省共产生200个项目入围省级决赛职教赛道,通过网上评审,产生60个项目进入省级总决赛,角逐出金奖及各组前两名,举行冠亚军争夺赛角逐出各组冠亚军。

五、奖项设置

职教赛道设金奖15个、银奖45个、铜奖140个,获奖项目将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获奖证书,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

设优秀组织奖10个,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和优秀工作者若干名。

六、其他

各市教育局要成立有职业教育部门参与的职教赛道(中职中专)工作小组,推进各阶段的赛事组织工作。

竞赛活动实施期间,各市教育局、各高校(含安徽开放大学)要将疫情防控放在首位,邀请当地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派员指导,制定好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经本单位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同意并报属地政府和省教育厅备案。各市教育局、各高校(含安徽开放大学)要正确研判当地的疫情形势,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赛前疫情防控演练。校级初赛原则上采用线上路演的方式开展,尽量减少线下同期活动,安全开展赛事及其各项活动。各市教育局、各高校(含安徽开放大学)聘请专家,要按相关规定,做好健康状况摸排和核酸检测工作。

本附件所涉及条款的最终解释权归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所有。


附件4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方案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设立萌芽赛道,推动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链条,发现和培养创新创业后备人才。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推动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引导中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社会实践等创新性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思维、享受创造乐趣、提升创新能力。

二、参赛对象

普通高级中学在校学生。参赛学生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鼓励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参加(团队成员原则上不超过15人),允许跨校组建团队。

三、参赛项目要求

1.项目应紧密融合学习、生活、社会实践,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提供解决思路,具有可预见的应用性与成长性,可以是各类中学生赛事获奖项目或作品(可参照教育部公布认可的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

2.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须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奖项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4.各市教育局、有关学校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格。

四、赛程安排

市教育局要成立有基础教育部门参与的萌芽赛道工作小组,认真研究并制定工作方案,推进以下各阶段的赛事组织工作:

1.项目遴选(20206—731日)。各市教育局做好本地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的遴选工作,遴选环节和方式等可自行决定。

2.项目推荐(2020810日前)。请各市教育局于810日前,向大赛组委会推荐参加省级决赛的萌芽赛道的项目(推荐项目数量另行通知)

3.网络评审(2020810-8月中下旬)。根据萌芽赛道评审规则采取网上评审评选出创新潜力奖和单项奖,择优遴选出10个项目推荐至全国总决赛。每所学校入选全国总决赛萌芽赛道的项目总数不超过2个。

五、奖项设置

萌芽赛道设创新潜力奖(金奖)20个。

萌芽赛道设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工作者若干名。

六、其他

竞赛活动实施期间,各市教育局、各参赛的普通高级中学要将疫情防控放在首位,邀请当地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派员指导,制定好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经本单位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同意并报属地政府和省教育厅备案。各市教育局、各参赛的普通高级中学要正确研判当地的疫情形势,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赛前疫情防控演练。项目遴选与推荐原则上采用线上方式开展,尽量减少线下活动。各市教育局、各参赛的普通高级中学聘请专家,要按相关规定,做好健康状况摸排和核酸检测工作。

本附件所涉及条款的最终解释权归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所有。

上一条:2020年大学生科技竞赛第一批资助项目公示

下一条:关于推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库成员的通知